中教数据库 > 文艺评论 > 文章详情

性别视阈中的《野蔷薇》

更新时间:2023-05-28

【摘要】《野蔷薇》是茅盾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,收录了茅盾于大革命失败之后的1928-1929年间创作的五部短篇小说,即《创造》《诗与散文》《自杀》《一个女性》《昙》。在小说集的前言《写在〈野蔷薇〈的前面》中,茅盾对这部小说集的创作主题和写作目做过阐释:"这五篇里的主人都是女子。《诗与散文》中的真正的主人也是桂奶奶而不是青年丙。主人中间没有一个是值得崇拜的勇者,或是大彻大悟者。自然,这混浊的社会里也有些大勇者,真正的革命者,但更多的是这些不很勇敢,不很彻悟的人物;在我看来,写一个无可疵议的人物给大家做榜样,自然很好,但如果写一些‘平凡’者的悲剧的或暗澹的结局,使大家猛省,也不是无意义的。这里的五篇小说都穿了‘恋爱’的外衣。作者是想在各人的恋爱行动中透露出各人的阶级的‘意识形态’。这是个难以奏功的企图。但公允的读者总能够觉得恋爱描写的背后是有一些重大的问题罢。"①小说集前言中的话语成为后人解读《野蔷薇》的重要切入口,探讨《野蔷薇》的政治寓意、"时代女性"与大革命的关系等"意识形态"成为学界研究《野蔷薇》的主要方向。但是,这部小说集的五个故事毕竟都"穿了‘恋爱’的外衣",都涉及到了新时代青年男女两性关系,而茅盾本身又是"五四"时期女性解放领域重要的理论家和活动家,所以,从性别视角切入《野蔷薇》,考察茅盾在亲历了"五四"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运动两次狂飙突进的社会运动之后对两性关系、对女性解放等问题的反省与思考,也是合理而有效的。

【关键词】

318 2页 免费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

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

0/500
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教立场
相关文献

推荐期刊
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
京ICP备2021021570号-13

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